上周,最受注目的金融事件,莫过于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就金融服务业的互相开放取得的重大突破。双方签署的相关协议表明,明年中美两国将在金融领域展开多项合作,不仅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且美国也将向中方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业将大步走向国际市场。
“引进来”: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根据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在银行业、证券业开放步伐上,中国证监会将认真评估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公司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并基于评估结果就调整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比例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银监会将于明年12月31日前结束对外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科学性研究,并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就外资持股比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举措表明了监管层推动证券业进一步开放的意图,体现了积极稳妥、审慎渐进地推进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度,加快证券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动证券业走向规范和成熟。同时,中资证券公司引入外资机构,有利于调整优化证券业股权结构,引导市场确立价值投资理念,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此前,根据2002年7月颁布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现在的情况显示,未来监管层可能将“外资参股比例调高至49%”纳入政策考虑范围。证监会发言人在12日已经宣布,合资券商审批正式重启,并将颁布新的合资证券公司的相关规则。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外资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入股中国银行业的比例限制能否提高。目前单一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外资持股不得超过25%,至今有33家外资入股了25家中资银行。业内专家指出,进一步提高外资入股比例尚需监管部门科学性研究和政策评估后再定,但进一步开放的潮流和大方向不会有变。
而另一引起市场关注的是,“根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彭兴韵表示,这是继中国加入wto后,在金融开放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就寻求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满足其贷款需求。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各发行人民币债券20亿元。而当年我国发布的《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为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政策框架。
目前,来自各方面消息显示,外资公司在a股上市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已趋于成熟。上月中旬,上证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除吸纳香港股市上的h股、红筹股回归外,上证所还在考虑引入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在中国已有很好发展的跨国公司,进一步巩固蓝筹股市场的地位。
为了抢先尝到这块“蛋糕”,就在纳斯达克北京代表处刚刚成立8天后,纽交所北京代表处也迅速于12月11日下午开业。
“走出去”:境内金融机构大步走向国际市场
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而言,我们也许更关注美国市场对我国金融机构开放的部分。“对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很多的潜在优势只有走向国际市场才能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否则只能为人家所利用,我们永远无法翻身。”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如是说。此次,美方也承诺向中方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包括最近批准招商银行在美设立分行;对在美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并确认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对中资银行的申请进行评估;对中国的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在美登记和开展业务实施国民待遇等。同时,中国银监会与美国证监会已原则同意将于近期签署交换信函(eol),该信函将就涉及中国银监会或美国证监会核发许可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跨境活动的相关信息交换做出安排。
之前,美国一直敦促中国加大银行业开放力度,但对自己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却实施严格管制。对工行、建行等中资银行开设美国分支机构的申请,目前仍未放行,但美方的态度已暗示,工行和建行在美开设美国分支机构的等待时间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长了。
同时,在中美对话上,美国政府同时继续承诺对中国的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在美登记和开展业务实施国民待遇。这或许将推动国内券商走出“国门”。日前与贝尔斯登达成互相参股协议的中信证券,可能将率先通过贝尔斯登在美国开展业务。
另外,这次中美战略对话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银行系qdii投资海外市场区域拓展的进程。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4月《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各中、外资商业银行积极申请开办qdii业务。截至2007年10月末,共有23家中、外资银行取得了银行qdii业务的开办资格。其中,21家中、外资银行取得了161亿美元境外投资购汇额度;16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154款银行qdii产品,人民币销售额达到352亿元(约合47亿美元),外币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而今年6月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与英国、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证券业监管机构,就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事宜进行了沟通,计划逐步将境外股票投资市场由香港扩至伦敦、纽约、法兰克福和新加坡等成熟市场。由此看来,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有关内容是对这个进程的再次确认和推动。
中国银监会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日前也表示,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即qdii还有待完善,银监会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其业务竞争力。银行qdii业务有待完善之处包括,营销渠道种类及覆盖面有限,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未形成品牌优势,人员配备、后台系统建设、组织结构不完善,以及对投资种类、比例、金额等的政策性限制。银监会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开展调研,重点听取商业银行qdii发展策略以及产品设计和营销的思路,加强产品设计和营销资源的投入,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银监会还将创造条件,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包括,督促商业银行提高风险和投资管理能力;继续促进加强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意识;创造条件让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分散风险;计划逐步将境外股票市场拓展到香港以外的成熟股票市场。
开放的市场应以金融安全为前提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而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将逐步走向世界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显然是大前提。
据了解,外资主要通过四种渠道对所入股的中资银行施加影响:一是通过改变投资策略影响参股银行甚至金融市场;二是外资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影响参股银行的利益导向;三是外资通过共享银行客户信息而影响国内银行;四是外资基于所掌握的参股银行的内部信息发表研究评论所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业内人士指出,从外资可能影响金融安全的四种渠道分析和过去的实践来看,按现阶段国有控股银行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引发金融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很小。但“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国际知名商业银行入股,有的则是投资银行牵头入股,因此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所带来的效果也有差异。”
因此,金融专家指出,要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就要继续严格审查外资准入资格,将交易活跃的投资基金类公司排除在战略投资者范围之外;继续严格对外资投资比例、投资锁定期以及进入与退出的过程管理,强调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原则;紧密关注国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投资策略并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当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国内外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期;加强与外资合作过程中涉密信息的管理;在约定合作方式时,将双方共享信息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发表研究评论的责任纳入协议。
中国目前在银行对外开放方面,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因此,国内业界呼吁,今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应更多地强调对等条件,避免中国单方过度对外开放。而拉美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金融股权方面的过度开放,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兑换方面的过快,最终导致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对于调高外资持股国内券商比例问题,
无论如何,管理层目前应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和政策措施,帮助国内金融机构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工作,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中方同意:
●中国证监会将就调整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比例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银监会明年12月31日前结束对外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评估,并就外资持股比例提出政策建议
●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a股,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
美方承诺:
●向中方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对在美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并按国民待遇原则对中资银行的申请进行评估
●对中国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在美登记和开展业务实施国民待遇